山茶花在開花期間發(fā)生此病時,綻開的花瓣上有數(shù)量不一、形狀各異的褐色小斑點,有時甚至匯集成大斑塊。發(fā)病嚴重時,整個花朵都變成暗褐色,并且脫落。如果褐斑從花瓣基部出現(xiàn),便導致花朵中心部分干枯。此病又叫花腐病。一般秋季發(fā)病率低,而12月到翌年3月,隨著氣溫升高,花朵受害率增高。山茶花花枯病的病原,是核盤孢屬的兩種真菌。病菌以堅硬的菌核在土壤和病殘植物體上越冬,并可以存活兩年以上。每年早春,菌核萌發(fā),產(chǎn)生子囊孢子,并通過氣流傳播到花器上危害植株。低溫(10~18℃)及雨量充沛時,最易發(fā)病。該病原菌還可通過切花及苗木運輸遠距離傳播。
防治措施:①要加強山茶花苗木檢疫,避免病菌遠距離傳播。②要及時摘除凋萎的病花。③要在山茶花植株根部覆蓋一層五氯硝基苯的藥土或木屑,作為屏障。藥土的配制方法是:用40%五氯硝基苯(土壤散)粉劑,按1:100的比例,與新土配合。④用藥劑防治,即噴灑50%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~800倍液,防止病菌侵染。
山茶花除易患花枯病外,還;伎葜Σ S刹≡婢旧讲杌ㄖ仓昴壑,引起枝梢干枯死亡。對枯枝病可采取以下防治方法:冬修時剪去病枝燒毀;在新梢萌芽前,用甲基托布津、福美霜、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,特別是在枝條傷口部位更要多噴藥;多施磷、鉀肥,以增強山茶花植株抗病能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