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特征特性。生長勢強,株高約44厘米,開展度約50厘米,葉簇較直立,葉片綠色,長橢圓形,葉緣深裂缺刻,故名花葉筍。肉質莖棒狀,長25-30厘米,橫莖5-6厘米,平均單筍質量500克左右,皮色白綠,肉淺綠色,商品性好。口感脆嫩、微甜、有清香味,品質佳。較早熟,耐寒、較耐熱,抗病,適宜春秋露地種植。北京地區(qū)春季從定植至收獲60天左右,秋季40-50天。
二、栽培要點
1、栽培季節(jié)。北京地區(qū)春露地栽培,1月下旬-2月上旬溫室播種育苗,3月中下旬定植,5月中下旬始收;秋季露地栽培,7月下旬播種育苗,8月下旬-9月初定植,10月中旬收獲。
2、種子處理。萵筍屬耐寒性蔬菜,種子發(fā)芽的適宜溫度為15-20℃,高于25℃時種子發(fā)芽受到抑制。為提高播種后出苗的速率和整齊度,播種前可行低溫處理種子,具體作法是:將種子用水打濕放在襯有濾紙的培養(yǎng)皿或紗布包中,放5℃左右(家用冰箱的冷藏室即可)的低溫條件下處理2天后取出播種。
3、苗床準備。播種苗床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使床土肥沃,耙細整平,播種前澆足底水,待水滲下去后在床面上撒一薄層過篩細土,然后進行播種。
4、播種。萵很種子小,為使播撒均勻,播種時將處理過的種子摻入少量細潮土混勻后進行撒播,播后覆土約0.5厘米。播種不宜過密,以防出苗后秧苗擁擠發(fā)生徒長,一般每平方米苗床播種1克種子。春季栽培一般在保護地中育苗,播種后要在苗床上蓋膜增溫保濕,白天控制溫度18-20℃,夜間12-14℃為宜。夏秋季播種因外界溫度高,要在苗床上搭蔭棚降溫防雨,播種后在苗床上蓋遮陽網或撒一層稻秸保濕降溫,晴天時在棚上覆蓋遮陽網降溫,下雨時蓋膜防雨澆打苗床,出苗后撤掉苗床上的覆蓋物,逐步撤除棚上的遮陽網。
5、苗期管理。苗出齊后1周左右及時間苗,苗間距保持2-3厘米,當小苗2-3片真葉時進行分苗,可采用營養(yǎng)缽和分苗床2種方式,緩苗后適當控水,促發(fā)根防徒長。播種到定植不行分苗時,要進行2次間苗,使苗間距達5厘米左右。分苗和定植前1-2天都要澆起苗水,使秧苗多帶土,土坨不散,保護根系少受損傷。從播種到定植所需時間30-45天,冬春季較夏秋季時間稍長,所需時間的長短主要受育苗溫度和水分管理的影響。
6、定植。當小苗具4-6片真葉、節(jié)間短、棵粗壯即達到定植壯苗標準。定植前首先徹底滅除前茬作物的殘枝落葉及地周邊的雜草,施足基肥,每畝施腐熟糞肥4000千克、三元復合肥25千克,充分耕耙,使肥土混合均勻,采用壟作栽植,壟寬0.5-0.6米,株距25-30厘米。栽苗方法可根據(jù)天氣情況和栽培季節(jié)靈活掌握,春露地栽培可采用挖穴栽苗灌窩水的方法,這樣可使地溫快速回升,利于緩苗生長。
7、田間管理。定植緩苗后要及時中耕蹲苗,促進根系發(fā)育、使蓮座葉增多、嫩莖生長健壯。在蓮座葉形成之前,宜適當控制澆水,以畦面見干見濕為宜,蓮座葉形成后要增加供水,保持畦面濕潤,以滿足嫩莖迅速生長膨大的需要。及時追施緩苗肥、團棵肥、催筍肥,每次每畝用硫銨15-20千克,或尿素8-10千克,特別是在肉質莖開始肥大時要加強肥水管理,結合灌水追施氮肥和鉀肥,肥水要均勻,以防肉質莖開裂。
8、病蟲害防治。田間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和潛葉蠅,當田間濕度過大,通風不良時近地面葉片易發(fā)生霜霉病,通過合理的水分管理,避免忽干忽濕和栽培密度過大以及藥劑防治,可有效減少或避免該病的發(fā)生危害。潛葉蠅的危害主要發(fā)生在春露地栽培茬或有該蟲源的保護地中,要注意早發(fā)現(xiàn)早噴藥防治,發(fā)現(xiàn)蟲害后可采用1.8%的愛福丁乳油3000倍液隔7天噴1次,連噴2次。
9、采收。當心葉與外葉平口時為采收適期,應及時采收,以防生長過期抽薹顯蕾,影響筍的品質。